跳到主内容
  • 生育动机的世代与性别差异分析 基于 CFPS2020 数据
    2023-05-15 02:05

    当前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其中,生育观念的转变具有关键性影响。生育动机是生育观念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聚焦“为什么要生养子女”这一问题,考察生育动机的世代与性别差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20 年(CFPS2020)的数据,本研究将生育动机划分为“低意愿与消极”“个体导向为主”“双导向情感型”“家庭导向为主”四类。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中国居民仍具有家庭导向为主的生育动机,但存在世代差异,且已发生根本性的代际转变。在“80 后”“90 后”中,以家庭导向为主的生育动机逐渐丧失主导地位,个体导向为主的生育动机大幅度增加。另外,男性的生育动机比女性更加传统。随着出生世代的变化,男女在生育动机上的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本研究从教育获得变迁的角度对此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 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口学知识体系: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
    2023-03-01 01:0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人口学研究的关注重点由以往的数量控制转向人口结构和质量议题。为加快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重塑和强化学术自觉,中国人口学建设亟需新的学科革命,形成能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新人口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应以提振生育水平、积极老龄化、人口红利开发、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人口治理现实问题为导向,形成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人口学理论体系,创新拓展人口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并加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效互动

  • 同住抑或就近: 老年人居住安排偏好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2-06-20 11:06

    在“反哺模式”的家庭传统代际关系下,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家庭观念转变,我国老年群体的居住安排偏好逐渐由与子女同住转向同住与就近居住并存。因此,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和就近居住两种主要居住意愿的因素有着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年龄、居住地、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是老年群体居住安排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可及的社会保障类别和水平也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存在显著作用效应,自评健康良好、活动能力强、享受离退休金、社区养老服务保障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与子女就近居住而非同住。上述研究结论对养老政策的精准触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即应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需求,实施分门别类的居家养老政策。

  • 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发展与启示——基于1982—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的思考
    2022-05-04 03:05

    以 1982—2020 年间历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发展特征与趋势,讨论了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在规模、结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上,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人口受教育水平仍呈现为“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其中大学教育人口比例的区域差异正在快速扩大;支撑未来发展的人口禀赋条件存在区域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应当综合考虑人口受教育结构梯度合理性、教育质量提升、区域均衡性、城乡公平性等问题,发挥教育资源配置的人口聚集引导作用,积极促成人口合理布局。

  • 中老年人体质指数对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影响探究 ———基于 CHARLS 数据的验证
    2020-11-26 02:11

    为客观探讨我国中老年人体质指数( BMI) 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的影响,选取 2011 年和2015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CHARLS) 45 岁及其以上人群共 6175 案例,以 2011 - 2015 年 ADL 变化情况为因变量,BMI 为自变量,年龄、性别、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报经济状况、患慢病数量、吸烟、饮酒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无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究 BMI 对 ADL 变化的影响机制。随后将 ADL 各项活动的变化情况作为因变量,明确 BMI 对 ADL 各项活动变化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女性、未受正规教育、农业户口、经济水平贫困、患慢病数量较多的人容易出现活动能力恶化。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BMI 值对 ADL 变化具有显著影响,BMI 值每增大 1 个单位,ADL变差的概率相对于不变的概率增加 2. 3% ( RR 1. 023,CI1. 002 - 1. 045) ,更容易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而相对于正常体质,非正常体质( 偏瘦、超重和肥胖) 对 ADL

  • 长寿时代中国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影响因素探究
    2020-04-27 03:04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助力中国进入了长寿时代,其突出特征之一是百岁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 CLHLS 调查获得百岁老人的健康和死亡数据,基于 Cox 模型来筛选和确定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普通老年人群体相比,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特殊,后者的风险最重要来自于其客观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越差的百岁老人,其死亡风险越高,而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则并不十分明显;此外,性别以及现在是否抽烟对百岁老人的死亡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客观揭示了百岁老人死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降低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增强其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 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影响机制探究
    2020-03-10 12:03

    本文利用 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借鉴以往经典相关理论,尝试探讨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 主要作用途径之一是信息获取机制。进一步使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 CMP) 控制内生性后,所得结论依然 较为稳健。同时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呈现“倒 U 型”关系,过度使用互联网可能不利于健康。异质性分析结果还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不同世代的健康效应差异并不显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 的健康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使用可能有利于缩小健康不平等。研究结果对于在互联网时代和“健康中 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和缩小国民健康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一带一路”背景下 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及发展前景
    2020-03-02 12:03

    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及其发展前景为主要研究问题,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具体化为对其载体——海洋城市的讨论,对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定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海洋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建设中国海洋城市进行讨论,提出了明确海洋城市的定位和制定中长期规划、培养海洋意识、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建议。

  • 两种调查视角下流动人口 结构的对比分析
    2019-09-14 12:09

    文章以 2015 年小普查数据为基准,比较了 2015 年流入地和流出地两种调查地点下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反映的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并从调查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可能的调查误差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 流出地调查得到的年龄、婚姻和流动范围结构以及流入地调查得到的居住时间结构更接近小普查; 流入地调查中的女性人口以及流出地调查中的短期流动人口和男性人口可能被过度抽样; 两种调查都偏重于低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相对忽略了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从调查方法论角度看,不同的应答者是调查误差( 特别是测量误差) 的重要根源。除覆盖误差外,无应答误差也是影响调查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建议重视样本的结构性偏差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以正确地使用调查数据。

  • 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新动向研究
    2019-06-20 09:06

    长寿社会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新形态。参与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共建长寿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变革既是推进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应对长寿社会风险与挑战的必然趋势。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需要遵循公正与平等、权利与尊 严、生命周期、代际公平及参与五个基本原则,其核心议题主要集中于公共制度创新与多元主体治理体系构 建、长寿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与年龄友好环境建设、家庭照料体系与文化变迁、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五个方面。超前应对长寿社会的共同挑战,需要妥善处理“人口预测”与“人口发展”“服务均等”与“分 配公平”“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的关系,并着力探索“理念创新—制度构建—资源整合—战略把握”的全球 公共治理新路径。

  • 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1998 - 2014 年老年人健康指标 长期变化趋势探究
    2019-06-12 09:0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龄健康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以往高龄老人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的讨论,从“年龄—时期—队列”视角出发,采用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CLHLS) 的多期数据,根据日常生活行动能力( ADL) 、自评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和虚弱指数等六个涉及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指标,分析 1998 年至 2014 年老年人健康程度的变动过程。从时期角度来看,六个健康指标在较年轻的样本中与较早样本的指标仅有微小波动,总体上体现出测量的稳健性;从年龄角度来看,老年人健康指标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下降; 从队列角度来看,健康指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病态状态扩展主要存在于较年轻队列的老年人,而较年长队列则更多体现为病态状态压缩。

  • 长寿时代我国百岁老人 健康指标变化趋势探究
    2019-05-05 09:05

    随着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嬗变,中国进入了长寿时代。目前,健康长寿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议题,并且学界开始关注长寿时代高龄老人的健康指标变化特征及趋势。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进一步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利用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CLHLS) 数据,从队列的视角出发,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 、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IADL) 、自评健康( SRH) 、认知能力( MMSE) 、精神健康( MH) 、虚弱指数( FI) 六项指标来探究同一队列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91 ~ 106 岁的变化趋势) ,并比较90 岁以上高龄老人与百岁老人之间的健康状况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群体中女性老人的比重大于男性,但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好于女性老年人,在90 岁高龄老人到百岁老人的健康变化发展中,“选择性生存”效应明显。

  • 现代化变迁与老年人家庭地位演变
    2019-04-23 09:04

    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的现代化变迁和微观层面的父代资源、代际社会经济地位角度研究代际同住老年人家庭地位的影响因素,应用赫克曼定序 Probit 模型处理代际同住的样本选择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参与家庭经济决策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近半老年人对除自己开支外的家庭经济决策无权做主; 老年人家庭权力并未随着现代化发展持续降低,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和东部地区老年人其家庭权力反而高于农村和中西部老年人; 家庭权力在性别间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老年人自身的物质和劳务资源以及相对于子代的社会经济地位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权力。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政府应完善老年社会支持体制,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代际文化,更加关注多重弱势叠加的老年人状况。

  • 老龄化背景下异地养老模式类型、 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
    2019-04-05 09:04

    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异地养老新方式顺应新时代社会转型需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异地养老经历了初步萌芽、持续推进、加速发展三大发展阶段,各地在政策与实践层面也先后进行探索。现阶段异地养老模式主要分为机构抱团疗养型、候鸟式安居养老型、季节性休闲度假型、互动式旅游养老型、移居探亲交友型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均有其独特优势和不足之处。由于养老政策统筹难度大、传统养老思想难冲破、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异地养老配套不完备等因素,异地养老遭遇发展瓶颈。但长远来看,异地养老模式的发展前景广阔,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打破政策与法律瓶颈,发展多样化异地养老服务,培育新型养老文化,搭建全国性异地养老服务平台,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服务队伍。

  • 转型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体制机制探究
    2019-03-20 10:03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社会发展平稳向好,但是也要看到社会群体利益冲突激增,社会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预防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实际,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决策事项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运行的主要做法与运行成效,总结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的主要思路与政策框架,包括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精准定位,更加注重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保障机制,更加注重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防范预警机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