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最强大的力量,被埃吕尔称为“技术化社会”的现实已然出现。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既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却极少关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是技术进入大众应用时代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第一编 理解技术

  • 理解技术的维度——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技术观
    2019-06-30 11:06

    本文讨论了现代社会科学关于技术的研究中经常被预设的三种技术观:自然主义的、建构主义的和批判主义的。我们探讨了它们各自对技术本体和技术变迁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贡献与局限。本文认为技术观在技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构成了相关技术研究的基本预设,每一种技术观都能提供特定的问题域和观察视

  • 技术与社会的两种理论及其反思
    2019-06-30 11:06

    本文回顾了技术与社会研究脉络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理论——技术决定论和技术建构论,详细剖析了其基本内涵、核心观点、思路逻辑和潜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比较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社会现实背景,在宏观层次丰富了我们关于技术与社会的理解,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片面拓宽理论外延、忽视技术应用具体情境的问题。未来的研究

  • 打开变迁黑箱——弥合社会-技术关系的三种研究取向
    2019-06-30 11:06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技术关系研究中技术决定论、技术建构论和互构论三种取向之间的分歧,提出了两个理解框架:“强度比较”的视角,其结果是三种理论的排他性竞争;“机制差异”的视角,其结果是观点互补、理论弥合。在综合三种取向的路径下,文章进一步引入了时间维度(涉及社会过程)和内部视角(涉及技术过程),分别用以解决技术-社会互构论

第二编 技术与工作

  • 社会如何应对工作变迁?——技术应用和技能结构的视角
    2019-06-30 11:06

    本文关注社会要素、社会机制在技术应用与工作变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针对当前出现的“就业极化”趋势,文章从技术-技能匹配性的视角出发,区分了“能力摧毁型”和“能力增强型”两类技术应用,并分别讨论了市场机会、群体支持和教育制度三类社会机制在推动“能力增强型”技术应用以及应对“能力摧毁型”技术应用中扮演的角色。

  • 工作到底怎么了?从知识分布看技术和工作变迁
    2019-06-30 11:06

    本文通过聚焦于历史上“知识”分布的变化情况,探讨手工业时代、工业革命之后以及信息技术时代三个不同技术阶段中技术、工作、知识的三角互动关系,试图探究在知识被用于生产以后,技术进步给工作岗位及劳动分工带来的影响。在梳理人类社会知识分布变迁的过程中,本文针对古典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变迁对工作的建构进行了解释与说明,以理解“工作

  • 重新定义工作:论技术应用与工作变迁的关系
    2019-06-30 11:06

    如今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并日益向各行各业渗透,对人们的工作场所、职业选择乃至工作本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造成了各种不同的后果。本文认为,技术应用在影响工作变迁时存在着两种作用机制:效率和控制。在对效率机制和控制机制进行解释,并对各类相关论述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发现技术应用在重新定义了工作的同事,也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诸多

第三编 微观议题:沟通、情感与隐私

  • 沟通革命中的规则重构——重新理解沟通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变迁
    2019-07-01 08:07

    本文关注数字化、移动化的沟通技术与人们社会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沟通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改变,不是技术条件变化的自然呈现,而是携带者规则重构的深层机制。为避免不少研究陷入的“社会真空”困境,本文借助“沟通能力”和“沟通规则”的分析概念,呈现了社会生活中公私两级(公共生活、私人生活)从传统到当代的沟通变迁——例如,从

  • 信息沟通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孤独
    2019-07-01 08:07

    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是否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针对这一问题通常有着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认为大部门原因要归于对孤独本身的理解和假定上的差异。在对文献中孤独含义的歧义性理解进行梳理和厘清的基础上,本文给出讨论孤独的两种视角——情感视角和结构视角,说明了争论双方实际上是从两个视角出发来理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人们的孤独状态的。最

  • 技术对信息隐私的影响机制
    2019-07-01 09:07

    “隐私”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意涵,在中西方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在信息时代,技术如何影响人们的隐私和观念,形成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隐私问题,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界定以及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思考,本文认为正是因为信息的个人性、私人领域的存在,技术才能够引发隐私问题。通过影响社会关系

第四编 宏观议题:技术应用与社会

  • 技术应用如何带来改变?——以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为例
    2019-07-01 09:07

    已有论者往往关心技术应用带来的直接后果及其过程,但对技术应用的条件和应用过程在不同情景中的差异性不够重视。本文以信息的“生产率悖论”(即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能够继续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其技术进步的问题)为例,回顾了学术界现有的三种主流解释各自的观点、证据与内在逻辑,视图以此说明,技术发生影响的机制必须在技术应用的具体过

  • ICT应用与社会不平等的重塑:现象与机制
    2019-07-01 09:07

    本文试图探索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影响了社会不平等状况。ICT应用对社会不平等的直接影响是,它改变了信息分布状态和流动模式,进而重塑了信息环境。正因为此,人们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表达等领域的机会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同时,由于人们在ICT的接入机会、具体使用、既有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ICT应用也参与到了社会不平等原

  • 机器类人化:前提、逻辑和后果
    2019-07-01 09:07

    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日趋智能化,从机械机器人到仿生机器人再到类人机器人的发展,其背后体现了人类对人造生命的高层次需求,本文从马克思学派对技术发展的批判视角,剖析人与技术互构的产物——机器人,其发展中的人类需求逻辑及所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在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的机器人“类人化”实践,发现在控制

理解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本辑从技术应用视角出发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分为4编:第一编集中探讨对技术的社会理解;第二编关注技术应用的常见场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与工作特征的变化;第三编集中探讨沟通技术的应用与生活变迁的关系;第四编则从宏观视角讨论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兼及对人工智能的讨论。

主编:邱泽奇
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书号:ISBN 978-7-5201-3266-4
定价:79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