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强弱关系,还是关系人的特征同质性?

作者: 邱泽奇 2018-01-22 09:01  组织社会学
梳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研究领域涉及弱关系与强关系命题的争论发现,尽管各自阵营的讨论都可以逻辑自洽,但强、弱关系或许只是表象,让强、弱关系发生作用的不是关系强、弱本身,而是关系人在社会特征属性上的同质性。运用DAS数据和CGSS数据的分析表明,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曾经被解释为在找工作中发生影响的弱关系或强关系,在更本质的意义上是关系人的特征同质性,关系强弱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影响,取决于关系人在社会特征属性上的同质性程度。


相关文件
  • 强弱关系,还是关系人的特征同质性?  (2 MB)
 阅读下一篇
三秩归一: 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

和谐的乡村秩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社会、政府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三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一个村庄的电商发展为案例发现,返乡创业人口触发了乡村秩序的重塑: 电商为小乡村带来了大市场,大市场推动了乡村的经济生活的重组,建构了一个线上线下开放的经济秩序; 经济秩

 阅读上一篇
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

本文以技术作恶的特征性现象为讨论起点,认为技术作恶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特征:既有的社会规范无力约束新兴的技术行为。文章回顾了社会学的技术研究知识脉络,指出埃吕尔的技术化社会是理解治理困境的知识路径,技术化社会3.0版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从组织化应用迈向社会化应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个体化发展,也推动了行动者不可识别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