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 从村庄生计到文化自觉: 费孝通和关于 “ 民族复兴”的社会学
    2020-04-29 01:04

    从《江村经济》伊始,费孝通学术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历时态全球化进程中 的中国命运的关注和反思。本文希望以“民族复兴”这个概念为切入点,将费先生对历时态全 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命运的关注,纳入一个特定的时空社会学框架之中进行解释。论文具体分 析了如下五重历时态: ( 1) 1911[1840]—1949,两半社会( 半封建半殖民地) 和中国的早期现 代化,对应的是费先生早期的村庄生计研究( 以江村研究和云南三村研究为代表) ; ( 2)1949—1978,历时 30 年的制度性隔离( 以及作为当代“中华民族复兴”之基础的多重结构性牺 牲[structural sacrifices])

  • 长寿时代中国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影响因素探究
    2020-04-27 03:04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助力中国进入了长寿时代,其突出特征之一是百岁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特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 CLHLS 调查获得百岁老人的健康和死亡数据,基于 Cox

  • 乡村振兴与城乡关系再探索: 人口生计何以可转换?
    2020-04-24 09:04

    人类的近代历史表明,城乡关系格局是一个国家现代形态的基本指针。伴随现代国家发展,人们的生计模式会不断转变,也是社会福祉迈向平等的机会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从以乡村为主转向以城市为主,人们的技能来源从以经验积累为主转向以公共教育为主,人们的社会福祉从以家庭或家族为主转向以国家为主。归纳起来,这些转向即人们的生计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生计来源、生活方式、社会福祉的系统性转变,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根本性区别,核心是生计模式的本质转变。如果说技能来源和社会福祉是人们生计模式转变的内在形态,那么,生产方式和生活空间则是生计模式的外在表现,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到城市,正是城乡关系的外显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