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政策的历史质与时间性?———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经济社会学
摘要: 半个多世纪前,赖特·米尔斯在阐述“社会学的想象力”时,曾对居于支配地位的宏观社会学忽视对历史的运用和过于侧重宏大叙事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社会学的历史转向或历史维度的关注显著增加。然而,如何理解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历史要素,如何认识时间性对社会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的“历史质”概念出发,结合美国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等有关“时间性”概念的讨论,阐述下列问题。第一,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干预活动,社会政策的内核是一种基于民生的政治活动,其本质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动者对社会问题的干预。第二,在社会政策过程中,蕴含这一过程的“历史质”,是在一个变化的社会结构与情境条件下,行动主体参与和发挥能动性的状态与能力;而“时间性”则是社会政策过程本身的一种附着属性,是确立行动者与结构的核心要素,它奠定了时间中的社会政治的基础及其发展轨迹。第三,从“历史质-时间性”的维度探究中国社会政策的传统与流变。四十多年来的社会政策发展,彰显了政策干预作为一种历史体制的国家实践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关键词:
社会政策;历史质;时间性;历史社会学
作者: 熊跃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