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不稳定工作、性别观念与家务分工: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夫妻匹配数据为例

2025-07-10 02:07
摘要:  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夫妻匹配数据,研究考察了不稳定工作与家务分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稳定工作的常态化与去性别化形塑了夫妻在家庭场域中绝对资源、相对资源的拥有状况,丈夫的相对资源依然在家庭中具有优势地位。工作的性别化诠释使得丈夫与妻子的不稳定工作有着不同的意涵,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家务分工观念调节着夫妻双方对于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认知以及资源、时间、精力的分配,夫妻在性别角色分工认知上一致并偏现代,会显著降低妻子的家务劳动时间而提升丈夫的家务劳动时间。由不稳定工作形塑的资源状态影响家务分工的方式和机制,受到社会性别化认知的调节。考察家务劳动分工的平等化,既需要关注不稳定工作常态化带来的影响,又要分析男女双方性别观念现代性的同步提升状况。
作者: 刘爱玉


相关文件
  • 不稳定工作、性别观念与家务分工: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夫妻匹配数据为例  (2 MB)
 阅读下一篇
国内大型社会调查数据中的 流动人口结构比较分析

数据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比

较了国内 6 个大型社会调查中“流动人口”的定义,探讨了各流动人口样本结构

与全国总体的差异,并基于相同的模型设置呈现了样本结构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阅读上一篇
“私”在差序格局中的位置

本文基于丧服制度对“私亲”“私尊”等问题的讨论,重新考察了“私”的含义及其在差序格局中的位置。本文发现,在儒家社会思想中,“私”并非单纯指自我,亦非纯粹的贬义,而是表示相对次要的、在与核心关系冲突时须避让的关系。与“私”相对的并非“公”,而是父子关系或同体关系。父亲是否亲之、尊之,是判断自身与其关系私与否的关键。与父母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