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国内大型社会调查数据中的 流动人口结构比较分析

2025-06-01 10:06
摘要: 数据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比 较了国内 6 个大型社会调查中“流动人口”的定义,探讨了各流动人口样本结构 与全国总体的差异,并基于相同的模型设置呈现了样本结构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社会调查对流动人口的定义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应不同的研究总体;(2)不同调查估计的流动人口比例差异较大,且省际和省内县际流动的比例远低于小普查;(3)各调查中的流动人口样本,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等基础变量上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4)在相同模型设定下,分别以受教育年限和是否为流动人口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基础变量在显著性和方向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统计结果同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共性和样本结构性偏差。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测量对研究对象、测量结果和统计结果的重要性。文章建议,各调查实行统一的流动人口测量方式以统一研究对象


相关文件
  • 国内大型社会调查数据中的流动人口结构比较分析  (2 MB)
 阅读下一篇
少子化老龄化人口新常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应对

城乡关系历来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和解决的基本矛盾之一。在中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伴随全球第二次人口转变浪潮,人口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少子化和老龄化人口新常态不同程度加剧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和障碍性,其中主要表现为:乡-城流动人口红利日渐式微,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将缺乏人口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