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同住抑或就近: 老年人居住安排偏好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2-06-20 11:06  人口学
摘要: 在“反哺模式”的家庭传统代际关系下,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家庭观念转变,我国老年群体的居住安排偏好逐渐由与子女同住转向同住与就近居住并存。因此,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和就近居住两种主要居住意愿的因素有着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年龄、居住地、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是老年群体居住安排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可及的社会保障类别和水平也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存在显著作用效应,自评健康良好、活动能力强、享受离退休金、社区养老服务保障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与子女就近居住而非同住。上述研究结论对养老政策的精准触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即应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需求,实施分门别类的居家养老政策。
作者: 陆杰华 谷俞辰


相关文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CLH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f  (761 KB)
 阅读下一篇
算法治理的技术迷思与行动选择

算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普遍性和深刻性让算法成为堪比自然环境的人工环境,算法影响的利弊两面性以及算法侵害的不断出现将人类推入算法治理时代。伴随算法影响不断扩大的是算法自身复杂性的增强,算法已经从古老的计算演化为实时关系模型的自我迭代与演进,进而让算法的过程治理既在技术上不可行,也在管理上代价高昂。中美欧在算法治理领域的

 阅读上一篇
长寿时代下的积极老龄观:演进脉络、内涵要义与实践优势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不仅昭示着中国开启了长寿时代,而且共同塑造了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也是积极老龄观新理念形成的重要现实基础。积极老龄观既融入了长期以来有关老龄化社会的国际共识,更凸显了中国语境下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中国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老龄观无疑是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和观念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