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

2022-01-27 03:01
摘要: 基于 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嵌套 Logit 模型,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位,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讨论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 问题。 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流量样本与存量样本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且部分相同变量对 两者具有不同作用;流动者个体所能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经济回报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地 级特征变量和个体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表明地区层级特征对流入地选择机制有异质性影响。 结论认 为,研究流动人口的不同问题时先要考虑使用流量样本还是存量样本;社会经济“预期回报” 而非纯 粹的“预期收入”是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流入地选择是流动者基于个体特征、结合流入地特征而 做出的综合性的理性决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
作者: 周皓


相关文件
  • 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  (2 MB)
 阅读下一篇
本体观人 :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 /

 阅读上一篇
数字社会与计算社会学的演进

过去40年是数字社会发展的40年。数字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形成了与工业社会具有本质区别的数字社会,并使数字社会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数字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本质差异至少可以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分化机制两个维度管中窥豹。然而,社会学研究在方法上未能有效跟上数字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虽然有人在20世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